Sunday, June 26, 2011

臥看2011NBA火牛陣(下)

8ce2cea7b90cab5903a0a98cc330777c-getty-114832846mw023_dallas_maver

(原文發表於Hoop美國職籃雜誌2011年7月號)

爭冠失利,James獲得的批評比Wade多上數倍。這也是正常的,畢竟轉隊的是James,去年夏天離開克里夫蘭還搞了ESPN來直播「The Decision」的也是James,自行稱帝為「King James」的也不是別人。

James在第四節宛如吃了塑化劑的「縮陽」(shrinking這句話不是我發明的,是CBS專欄作家Gregg Doyel),只能說是個謎。儘管小牛對他的防守非常成功,值得肯定,但一個MVP級的人物能夠龜縮到這個程度,絕不會只是對方防守好可以解釋。

我看到的是,James在系列戰中顯得比較被動、遲疑,關鍵時刻無法取分是他被轟得最慘的致命傷,但其實他的傳球、跑位和防守,基本上都還OK。

多數人質疑的問題是:James具有領導能力嗎?我們必須知道,雖然他已經是全球知名,但這很可能是James此生第一次被期待「非贏不可」的一個系列。以前在騎士隊,即使曾經殺入冠軍戰,但基本上只要是好的、只要是贏球,所有榮光都歸James,輸了也沒人會怪他,理由是他還年輕,騎士陣容太差等等。

22fe823602c722edc2e5e02b3d731181-getty-114832846cc072_dallas_maver也就是說,即使James NBA生涯已經8年,這是他首度真的要學著如何領導─或是共同領導,學著如何真正承受伴隨名氣和光環而來的壓力。顯然,他作得並不好。更別說,在去年夏天之前,這世界上從來沒有這麼多人如此痛恨James,如今,說不定5個球迷之中就有3人是「反詹聯盟」的會員。

現在的James確實是一個everybody loves to hate的球員,正如同多年前涉入性侵案的Kobe Bryant,或是突然被發現很愛偷吃的Tiger Woods。而總冠軍戰期間他那不經意流露出的態度,例如和Wade一起學Nowitzki咳嗽,例如在第6戰之後慷慨激昂的對不喜歡他的球迷喊話嗆聲,說「明天太陽升起之後,你們還是要過你們的生活,我過我的」,說明他還不是個成熟的球員。也好,這給他一個機會重新證明自己。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現在的James不就像是2006年的Dirk Nowitzki?想想司機在2006年的小牛大崩盤是如何被酸的?「從未拿過冠軍的MVP」、「軟弱」…等等,甚至還有人虧他「He is the best German player. That's it.」,幾乎90%的形容詞都可以套用在今年的James身上。尚未奪冠的Michael Jordan又何嘗不是如此?體壇很現實,有沒有冠軍經常會決定一名球員的生涯評價。

James還有得是機會,拜高中跳級NBA之賜,他今年也才26歲。球迷通常是健忘的,除非他註定沒這個命,否則只要一座冠軍,就絕對能讓他翻身。

何況,人不遭忌是庸才,他目前所遭遇的,MJ、Kobe Bryant也都遭遇過。正因為他具備那個條件和天份,才會有如此巨大的期待,如果今天他是個小咖,球迷根本就懶得理他。

另外一個有趣的討論是,James的NBA生涯總共面臨10場「elimination games」,也就是系列賽的最後一戰,戰績是慘不忍睹的2勝8負,似乎有在重壓之下崩潰的傾向。有人主張,這和James沒有打過大學籃球有關係,因為在一敗即死的NCAA錦標賽,觀眾動輒三、四萬,每一場球的壓力都不會比NBA總冠軍戰來得小。應付過這種場面的球員,理應較善於面對壓力。

無論如何,今年夏天可能會是James生涯中最漫長、難熬的一個夏天,卻也很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個夏天。很可能,只要一丁點改變,他的歷史定位也將因此而完全不同。

牛車上的司機
今年的總冠軍戰被戲稱為「The Decision vs. Validation」,The decision指的當然就是James去年夏天棄騎士投熱火,轟動全美的大戲;至於validation,就是指小牛和Nowitzki的歷史地位和球技,終於獲得「確認」。

LeBron James的心情,想必Nowitzki再清楚不過,因為五年前他就是承受相同質疑和批評的那個人。司機的特別,在於他的沈默。為了這一刻他忍耐了五年,連他自己都說,如果小牛早一點奪冠,他反而不會這麼努力。

7aad061bc20410859e2d27d72084999f-getty-114832969cc106_miami_heat_vNowitzki幾年來的進步有目共睹,除了對球賽整體的了解與傳球之外,我認為他已經真的很有大鳥柏德的味道,而這正是他出道時眾人給予他的期待。但凡被拿來與大鳥柏德作比較者,一定會被以嚴酷的高標檢視,而我敢說Nowitzki在投射方面的表現,幾乎已經和大鳥等量齊觀。

總之,到最後,我發現小牛的奪冠是比較好的storyline。Jason Kidd無論怎麼說,值得拿一座冠軍。Nowitzki和Jason Terry這對2006年小牛的老搭檔,正式將那段不愉快的記憶掃進垃圾堆。至於Chandler、Brian Cardinal、J.J. Barea等球員,也都獲得了那份屬於他們自己的肯定。

也別忘了,對總教練Rick Carlisle而言,他同樣擺脫了以往在活塞、溜馬時代的陰影。據說當年的他年輕氣盛,由於太想贏,過度積極的結果,作人處事極其刻薄,弄到最後和高層或球員之間都搞得烏煙瘴氣,除離開之外別無他途。Carlisle成功打造的團隊防守與攻守架構,為自己,也為這群總管Donnie Nelson口中的「棄將」(The Castoffs)找到春天。

這說明時機對NBA球隊和球員的重要。2002年的Carlisle、2006年的Dirk Nowitzki、2007年的Kobe,不是還不成熟,就是還沒有足夠的經驗或領導能力,足以率隊奪冠。有經驗的人都了解這一點,這也是為什麼Carlisle或James本人一直提起「timing」和「it's not our time」的說法。

老美很喜歡用「機會之窗」(window of opportunity)來形容這微妙的時間感。以今年而言,小牛的機會之窗鐵定是比熱火開得還小,但他們硬是掌握了機會,在這個時段打出最好的發揮,終於拿下隊史第一座冠軍。平心而論,你認為小牛明年衛冕的希望濃厚嗎?答案顯然並不非常樂觀,這說明了掌握timing的重要。在NBA裡,這種機會是稍縱即逝,錯過了很可能永遠不會有下一次。

所以,我想起了Steve Nash。小牛隊近10年來的成就,Nash肯定要記上一筆,但timing並不站在他這一邊。他就像為活塞打拼數年,卻在奪冠之前被賣掉的Adrian Dantley一樣悲情。

而這也是為什麼,在冠軍獎台上見到小牛隊前老闆Donald Carter令人動容的原因。小牛自1980年創立,在Carter手下一度離冠軍相當接近,終究和金盃無緣。

jseuB.Em.56有趣的是,1987-88球季的小牛隊,其陣容之華麗和強勁,遠非2011版的小牛可以比擬。別的不提,後衛有Rolando Blackmon和Derek Harper擔綱,兩人得分都在17分以上,鋒線上有得分能手Mark Aguirre(25.1分)和大前鋒Sam Perkins(14.2分、8籃板),第六人更是赫赫有名的6呎11吋機器戰警Roy Tarpley,平均有13.5分、11.8籃板。

我依稀記得當年達拉斯Reunion Arena裡萬餘條白色毛巾齊揮的駭人場面,小牛在西區冠軍戰和湖人血戰七場才敗下陣來,差點就讓矢言衛冕的湖人教頭Pat Riley慘遭阿魯巴。那樣子的深刻記憶,以及Blackmon如今擔任小牛球員發展主任(Director of Player Development)、當年替補後衛Brad Davis如今擔任球員發展教練的事實,使小牛今年這座冠軍盃更增添了幾分「歷史平反」的感受。

雖然我常開玩笑,熱火的LCD可能威力不夠,必須升級成DVD才行,但毫無疑問,這三名大將不會馬上拆夥,即使錯過了今年的時機,時間仍站在他們這一邊。如果他們更加成熟,更加努力,冠軍離他們並不太遙遠。

但我很高興今年是小牛贏得了總冠軍,這讓我們重溫籃球運動中「團隊至上」這最純粹的一面,讓我們享受籃球運動中「沒有不可能」的戲劇化面向,讓我們體會到天上可能真有籃球之神冥冥中運作一切,讓光榮屬於最努力、最饑渴的一群人。

坐在牛車上一步一腳印的德國司機,正如同1988年NCAA冠軍隊Kansas陣中的Danny Manning,將一名球員的功能最大化,卻又是那麼恰如其份的隱身在一支看似平凡無奇的團隊之中。而1988年的Kansas如何停留在籃球迷記憶之中,2011的小牛也將同樣的烙印在所有的球迷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