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09, 2003

03-04 NBA Preview : 亞特蘭大老鷹:災後重建

憑良心說,打從80年代末期之後,老鷹就很難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了。雖然Mutombo、Laettner、Steve Smith和Mookie Blaylock的組合,曾經打過幾年好球,但我心中的老鷹,仍停留在那和塞爾提克、活塞廝殺的年代。

每次想起老鷹,腦海中蹦出的畫面,總還是在季後賽和大鳥掏槍互射的Dominique Wilkins,或是和活塞鋒線血戰的「加州健美俱樂部三人組」Antoine Carr、Cliff Levingston、Kevin Willis。再想想,Willis老兄現在還在NBA混飯吃,你就知道他是不折不扣的老妖。

■災後重建
好,扯遠了。一句話,今年的老鷹,應該會讓我─和你們─繼續回憶那美好的80年代。本季老鷹處於巨型交易和經營權轉換後的動盪期,任何一支面臨這種「災後重建期」的球隊,都面對著巨大考驗,遑論是實力本來就被打問號的老鷹。

話說去年的老鷹算是新意盎然,「大狗」Glenn Robinson入陣,和S. Abdur-Rahim、Jason Terry組成三人核心,而且高層提出「打不進季後賽,每一名季票客戶就退125美元」的行銷和宣傳手法,象徵老鷹準備展翅高飛。結果,三劍客個人成績都不差,但戰績只有35勝47負,球隊才說嘴就打嘴,當場現賠50萬美元。

長年的不振,使老鷹票房好不起來,過去5年平均只有13000人出頭,身在全美第9大的電視市場,空有350萬人口,去年票房竟排名全NBA倒數第二。亞特蘭大人對職棒勇士隊的熱情,讓老鷹相形見絀。而根據估計,老鷹隊市值只有2億零600萬美元,在NBA29隊中排名23。

老闆AOL-Time Warner集團終於受不了了,決定拋售。原本準備賣給德州汽車商David McDavid,但談判急轉直下,最後由Steve Belkin為首的商團以3.5億美元買下老鷹、NHL的Thrashers,再加上主場館Philips Arena的經營權。

Belkin「肖想」擁有NBA球隊,已經很久了,19年前和兩年前,都差點入主塞爾提克和黃蜂,但最後都功敗垂成。

■且戰且走
之所以花費這麼長的篇幅來說明老鷹的經營權易手,是有原因的。在經營權未定時,一切人事決策都會暫停,這對老鷹相當不利,完全喪失了主動性。面對一切的麻煩,老鷹只能且戰且走,被動式的見招拆招。

為了降低團隊薪資,老鷹最先作出的決定是賣掉Big Dog,他們並不在乎換來的Terrell Brandon能不能打,最重要的是,Brandon的6年6000萬合約在2005年就將屆滿,可以清出一堆薪資空間。

選秀會上,老鷹用首輪第21順位選來法國籍的Boris Diaw。這個選擇還算有邏輯,因為老鷹的2、3號位置急需新血。

最關鍵的是,全隊最重要的自由球員Jason Terry,因為經營權不明而使談判陷入劣勢。走了大狗,如果連Terry都走人,老鷹當場成為麻雀。但Terry先是回絕老鷹開出的7年5000萬延長合約價碼,又和爵士簽下3年2400萬的offer sheet,而且還公開要求老鷹不要跟進,擺明了是準備賣房子打包走人,從此讓亞特蘭大「gone with the wind」,到鹽湖城去作洋和尚。

正式職稱一直都是「代理」(interim),沒有正式掛牌的總教練Terry Stotts,也急了。不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領到下一季的飯票,最慘的是不知道未來老闆是誰。向高層數度爭取之後,老鷹也算夠意思,允許Stotts去應徵公鹿、76人總教練以及尼克助理教練的職務(但是Stotts都摃龜)。

這讓老鷹陷入一個瘋狂的境界:攸關全隊成敗的關鍵人物,都在準備打包,但球隊高層似乎手腳全廢、無技可施。

幸好,Belkin及時入主。經營權底定之後,老鷹火速決定跟進Terry的合約,同時留下Stotts。Stotts「正名運動」成功,自然眉開眼笑,而Terry也馬上改口,宣稱非常樂意繼續效力老鷹。NBA人物這招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功力,實在不在台灣政壇人物之下。

■鋒線
送掉平均20.8分的大狗之後,Reef的責任將會更加吃重。Reef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球員,至今仍然有兩極化的看法。他的機動性、進攻能力在前鋒中均屬上乘,每晚來個「20、10」不成問題,有人稱他是東區僅次於溜馬Jermaine O'Neal的強力前鋒。

但是,他所在的球隊為什麼總是無法贏球?是環境使然?或是他根本就是另一個「籃球公務員」,每天作完該作的事就打卡下班?是他缺乏優秀的領導能力,還是他根本就不願成為領袖?坦白說,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答案。我只知道,如果將需要證明自我的NBA球員作個排行,Reef絕對是名列前茅的。

以老鷹的實力,沒有人期待他們衝進季後賽shock the world,但至少要贏得球迷和對手的尊敬。Abdur-Rahim想在家鄉喬治亞州證明自己,得先讓老鷹打出名堂才行,平均「20、10」並不能為他說明什麼。

先發中鋒將由Theo Ratliff挑大樑,他守優於攻的球路,相當適合在老鷹目前的隊型中發揮。只要Ratliff能保持不受傷,他的防守會讓老鷹滿意,進攻上,除了第二波等髒活能讓他有一定的得分機會,三不五時偷偷繞出來抽個中距離,也會讓對手頭痛。

中鋒替補有Nazr Mohammed,和Ratliff有點類似的苦工型球員,前年Ratliff傷停期間一度讓人大為吃驚,如今必須稱職的扮演替補角色。Alan Henderson球技已走下坡,Chris Crawford也曾令人驚艷,但膝蓋受了兩次傷,也不復往日勁爆。不過,4號位置有Reef撐著,留給他人的發揮空間也不會太多,基本上沒有大問題。

小前鋒位置,我將和後場一併討論,請繼續看下去。

■後場
大狗換主人之後,2、3號,也就是俗稱「兩翼」(wing)的位置,成為老鷹最明顯的阿契里斯腱。老鷹在這個位置上,弱到會讓人害怕的地步。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在選秀會上連續標進Diaw和BYU的射手Travis Hansen之故。

基於自由球員簽約狀況不明,老鷹的先發得分後衛一度被認為是Diaw,由Hansen替補。但你說要讓兩名新人主挑得分後衛?套一句Kobe最近很喜歡說的話:「Are you kidding me?」別開玩笑了。最近作出的兩個動作,才讓這個位置穩定下來。

首先是和重磅搖擺人Dion Glover續約,其次,以2年210萬簽下上一季效力馬刺的鋒衛Stephen Jackson。基本上Jackson和Glover都可以在2、3號間遊走,但Jackson應會是先發小前鋒,Glover則可能主打二號。

Glover最擅長攪和,外線並不穩定,這方面可以由Jackson彌補。Jackson的外線也是看手氣,最大的弱點則在防守,相信看過上季馬刺、籃網總冠軍戰的人,都不會懷疑這一點。不過,經過這麼一「喬」,Diaw和Hansen在替補位置上學習,是比較理想的狀況。

頭牌控球後衛當然是Jason Terry。Terry的球路,是相當值得討論的話題。事實上,他也和所有高得分的控球,例如Stephon Marbury或Allen Iverson一樣,面臨相同的質疑:他們到底是得分後衛,還是控球後衛?

Larry Brown為Iverson找到了一個新的、同時運作得極為順暢的模式,也就是直接轉任得分後衛。那Terry呢?不是瞎子的人都知道,Terry的得分很有一套,但我們同時要知道,Terry上一季的助攻數達到7.4次的生涯新高,平均得分17.2倒是掉到了近三年來的新低點。他確實是為了配合Robinson,而作出了某種程度的犧牲。

或許我們該這麼說:Jason Terry is just a "player", a very good player,不需要去計較他的位置,就像我們應該如此看待Marbury一樣。不過,大狗既走,本季Terry將能夠擁有更多的開火權。

Jacque Vaughn再度回鍋,他會是個稱職的替補。老鷹寄望甚深的Dan Dickau,一直受傷勢困擾,雖然進入生涯第二年,但實際上應該還處在新秀的調整期。至於Brandon...我都已經忘記前一次看到他上場是什麼時候了。

■教練
Stotts自1990年出道以來就跟隨George Karl,從CBA到超音速再到公鹿,幾乎沒換過老闆。上一季臨危受命自立門戶,要評斷他的表現,有點不公平。基本上,既然是Karl的門徒,是格外強調防守的。老鷹上一季攻守成績平平,最明顯的缺點在於失誤,每場要比對手多出3.5次。每一個教練看到這個數據,勢必都會抓狂。

今年Stotts是頭一次有機會由訓練營開始,向球員灌輸自己的籃球哲學和體系。由樂觀的方面來看,老鷹上一季下半段打出將近5成的勝率,Stotts應該小有功勞。

不過老鷹本季新聘上一季火箭的「煞星」助理教練Larry Smith,賴瑞自己打球有一套,但火箭在他代理那段期卻是一團糟,這...不由得不令人擔心。

■展望
災後重建並不是件簡單的事,從高層的經營方向,到球場上因人事變動所需作的調整,都不容易理出頭緒。更別提之前人心惶惶的老鷹諸將,要如何馬上武裝心情,發揮戰力。

老鷹的隊型,還有不少漏洞,特別是先前提到的2、3號位置,雖然暫時補了起來,但績效尚待驗證。本季東區各隊強者更強,連上季的魯肉腳如公牛、騎士之流也都動作頻頻。

從戰績的角度來看,老鷹是非常的不樂觀,搞不好會榮任東區「爐主」。這樣也好,也許,抽中個首輪狀元籤,再等2005年出現巨額的團隊薪資空間,老鷹又有機會恢復80年代末期的榮景。只是不知道,真等到那時,目前的老鷹球員還會有幾個人待在亞特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