膾炙人口的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裡曾有這麼一段,在我心裡迴蕩不已。
由麥特戴蒙飾演的主角,是個小鎮上的黑手工人,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數學天才。偶然的機會下,他的天份被發掘出來,但是他對那一片不屬於他的「學術世界」,卻有著遲疑和懷疑,一直自甘於目前擁有的生活。
有一天,從小一起長大、總喜歡泡在酒吧裡和他一起說著低級黃色笑話的死黨(班艾佛列克飾演),告訴他說(實際對白記不得了,但大致是這個意思):「每天去你家接你,看到你應門時,總是又高興又悲傷。高興的是還能再見到你,還擁有你這個死黨,悲傷的,也是見到你還在這裡,困在這個小鎮裡。」
班艾佛列克說:「有時真希望看到沒有人出來應門,巴不得你永遠不要回來、不要出現,因為那時我知道,你已經奔向那片屬於你的天空。」
對11日啟程赴美的陳信安,我也多少有著這種感覺。我樂於見到他在場上打球,樂於欣賞他的球技,卻也很傷感的問著:「為什麼他還在這裡?還在這個他隨便打都能當選明星球員、MVP的島上?」
陳信安準備前往國王隊季前訓練營,挑戰NBA。也許成,也許不成;即使成了,重要的是能留多久。看著台灣的籃球環境,我也想說,有時候,我會寧願他永遠不要在台灣出現,因為這不是他該留的地方。即使,我會因為甲組聯賽沒有了他而看到吐;即使,我會因為中華隊沒有他而關機、消音抗議。
去美國,無論是NBA也好,小聯盟CBA、USBL也好,抑或是歐洲大陸,甚至是菲律賓都好,我不希望看到他毫無企圖心、毫無進步的待在這裡,任由如同一灘死水的籃球環境,任由某些沒有墨水的教練,浪費他的籃球天份,耗損他的青春年華。
我希望的,是能夠看到他不斷的進步,在一個好的環境下,享受進步和學習的樂趣;是能夠看到他藉由上天賜予的天賦,藉由這項他熱愛的運動,安身立命,衣食無虞。是人才,就該讓他在最適合的領域發揮。如果喬丹不打籃球,他會是個什麼樣的Michael Jordan?如果比爾蓋茲去當體育記者,他又會是個什麼樣的體育記者?
當然,見到自己的子弟在自己的土地上展現才能,是每個人都樂見的事。我在新浪去大陸和陳信安去美國這兩件事上有不同的想法,原因在於,新浪前進大陸基本上是姜豐年先生個人意志的貫徹,而且,他原本很有機會來改變台灣的籃球環境,只是最後他沒有作這個選擇。陳信安只是一個球員,他無力改變現狀,只能自求多福,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去經營自己的籃球生涯。
差點忘記說了。「心靈捕手」片末,班艾佛列克有一天如同往常去接麥特戴蒙上班,發現他真的不見了。艾佛列克走出門口,微笑著,心有所感的駕車離去。
要陳信安「永遠不要回來」,當然只是個形式上的玩笑話。但我真的希望,除了陳信安之外,未來還能有更多球員,和陳信安、陳金鋒等人一樣,大步的邁向那片該屬於他們的天空,沒有遲疑和畏懼,同時得到大家的祝福、關懷和魂牽夢滎的期許。
在這個混亂的年代裡,在亂七八糟、莫名其妙的台灣籃壇,希望已經是個奢侈品。陳信安不是什麼超級巨星,更不是偉人,他只是給了球迷一點點希望、一點點作夢的權利,如此而已。
如果可以的話,信安,請你永遠不要回來!希望,你是麥特戴蒙,而我們所有人,都是平日說話超黃、超沒水準、超愛把馬子,卻極識大體、打從心裡關心死黨、知道這個世界是怎麼回事的艾佛列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