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12, 2004

籃框裡的福爾摩莎

Sam Bowie,一個雖然沒多好,但也實在沒那麼差的中鋒。要說他有什麼原罪,恐怕就是1984年選秀會在喬丹前一順位被選,終其一生被拿來開玩笑、作比較。

我有點害怕的是,同樣出生於1980年的陳信安、姚明和田臥勇太,以後陳信安會不會成為"1980年次的Sam Bowie"?

以後別人會如何形容陳信安?"很有潛力的球員,但是..."、"曾經到過國王隊季前訓練營,但是..."。

"但是"這兩個字,恐怕是球員最大的噩夢。

田臥勇太被太陽簽下兩年約,這應該不是保證約,因為他在訓練營還是可能被刷掉。"日本第一人"也者,只是媒體和球迷的樂觀想像。

但田臥的消息為什麼會如此被大家,特別是台灣球迷熱烈的討論著?自然是因為大家想到了陳信安。尤其奧運剛結束,姚明率中國打進八強,這個時間點,更讓大家想起這三個在1999年同時被亞洲籃總喻為亞洲最有潛力球員的未來之星。

拿這三個人來比較,其實很難比,真要比也不公平。三個人位置不同,國家不同,面臨的環境和出身背景都不同。真要辯誰比誰強,不如直接拿刀出來互砍。

姚明靠著傲人一等的身高和不懈怠的努力,終究要在NBA和世界舞台上發光,我承認,三年前的我真是有點小看姚明了。但姚明並不在我們今天的討論範圍,田臥和陳信安同屬後衛,他們所面臨的挑戰和競爭,和姚明大有不同。

陳信安的素質條件比田臥好很多,台灣對籃球的關注程度,也遠非日本可以比擬。陳信安如果面臨什麼"責難",其來有自。

田臥勇太出版的自傳,名叫"Never too late",其實很適當的說明了他這幾年來努力的心態和過程。他從高中時代紅透半邊天,到隻身前往NCAA第二級的BYU-Hawaii,經過受傷和語言不通的困境,三年後有點失望的重返日本,帶領球隊奪下JBL冠軍,獲選年度最佳新人。之後他還是不甘心,再度回到北美,從ABA到NBA夏季聯盟、季前訓練營,小牛、金塊、太陽,只要有機會就去嘗試。

當然,包括我在內,很多人都很納悶,田臥難道都不用生活嗎?他是怎麼過日子的?他的收入來源在那裡?然而,這畢竟不是一般球迷關心的重點。大家看到的是,田臥為了籃球夢想所擁有的堅持。

有關陳信安,來自各方面的討論太多太多,態度各有不同。有人抱著恨鐵不成鋼的心態,認為陳信安不該只留在台灣這個島上為滿足。有人喜歡開玩笑的說,陳信安只是去NBA "try"一下,不在乎能不能"make it"。討論陳信安無法打進NBA的原因,有人說英文程度有影響,有人說決心不夠,有人說他根本不夠格,別作夢了。還有人說,陳信安也有家計負擔,台灣的籃球環境讓一般籃球員根本不敢作夢,只圖溫飽就很偷笑了,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自由和權利,我們也應該尊重他的選擇。

這些說法,都有道理。

但是這一切,終究要回到陳信安自己。我想問陳信安的是:籃球在你心中代表什麼?是你窮極一生矢志奮鬥的志業?還是一份工作、一個賺錢的方式?也許都是,但那一個份量比較重呢?

我不否認,自己一直是站在鼓勵陳信安走出去的一方。因為我看到的是,一輛時速可能可以催到350KM的保時捷,在速限90KM的道路上跑著。所謂走出去,並不是只意味著NBA。即使只為賺錢,不為開拓球技、開拓視野,中國、菲律賓、歐洲、中南美,我相信都會有他生存的空間。那為什麼不出去呢?

但話說回來,如果這輛極速350KM的保時捷,連在速限90KM的道路上都跑得踉踉蹌蹌,你又憑什麼一天到晚只想著NBA呢?上一季,我在自己選出來的SBL第一隊名單上,甚至無法放上陳信安的名字。

姚明在走出中國之前,拿下CBA冠軍,主宰了CBA,田臥在日本的JBL,第一年就拿到冠軍,而且得到新人王。裕隆是拿下了冠軍,陳信安也獲選總冠軍賽MVP。但他自認表現如何呢?2002年夏天前進國王訓練營時的陳信安,到那裡去了呢?

籃球很有趣的地方在於,球員是實際上場打球的人,球迷、球評、媒體甚至教練,都是只能出張嘴說話、出一雙眼睛看的人。很多時候,他們彼此之間不見得了解,也不見得能互相體諒,或許永遠都不會有交集。

田臥或許努力N年,也不會進NBA,但全世界都看到他為逐夢努力的歷程,人們也會如此記住他。

而忠言終究逆耳。Dear Sean Chen, please show me what you got. And think about this, "How do you want to be remembered as a basketball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