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08 中國時報
hoopjunkie
第四季的超級籃球聯賽於周末展開,本季的口號叫作「全星開戰」。口號很恰當的反映出台灣籃球和超級聯賽的現況,全部的人都以為自己是明星、巨星,卻很少有人肯用全心。星和心之間的差別,不可以道里計。邁進第四年的超級聯賽,在逐步獲取商業成功和球迷目光的同時,也讓人超級憂慮。
難道大家都忘了,正是這批「全明星」的陣容,在結束未久的杜哈亞運讓球迷大失所望,只「全心」打了一場出戰地主卡達的二度延長賽,在其他比賽中均祭出無心戀戰、策略性放棄之名?
難道大家都忘了,被喻為「F4」的巨星們,在亞運賽場上看來只像是Word中用來持續輸入相同內容的「F4」鍵,持續出現相同的錯誤和散漫?套句姚明在世錦賽痛罵中國隊友的話,這些球員在國際賽場上「還把自己當爺兒們哪」。
關起門來打 怎會進步
當然,我們討論的是SBL。有人說,就像NBA兵敗國際賽場,回到美國依然威風,我們也可以像菲律賓職業籃球(PBA)一樣「關起門來打」,賓主盡歡就好。
此言倒也成理,但關門有關門的打法。我們不妨問問,除了挽救當年甲組籃球搖搖欲墜的窘況之外,超級聯賽三年下來建立了什麼樣的制度,為台灣籃球帶來多少正面的影響?球員因此更加敬業投入了嗎?教練因此更加虛心、求知了嗎?球隊因此更積極、大刀闊斧了嗎?
美國的NBA和菲律賓的PBA,甚至台灣的職棒CPBL,無論是否關起門來打,至少都建立出一套遊戲規則,有系統、有計劃的向前邁進著。
在台灣,在場邊球迷的尖叫聲中,在閃亮的鎂光燈下,我們見到的是行銷單位年年重談、爭議不休,行銷計劃零碎模糊,場館問題懸而未決、且戰且走,聯盟目標遠景、短中長期規劃完全不見。能夠發明出前四名外球隊得聘請洋將的「假平等」措施,能夠為了爭取眼球而大費周章成立啦啦隊,對於可長可久的制度卻不屑一顧。
無論超級聯賽是不是職業球賽,慢慢的,SBL給人的感覺愈來愈像已經垮台的中華職籃CBA,正在邁向CBA之路。中華職籃同樣在前三年一路長紅,一路下來卻是你爭我吵,以外行領導內行,動輒殺雞取卵,在第四年出現大問題,第五年下台一鞠躬。如果它計劃邁向職業,就更應該引中華職籃之殷鑑,不再犯所有CBA曾犯過的錯誤。
更加令人感嘆的是,在棒球不斷回饋基層、從事公益的同時,只見台灣籃球綜藝化風潮愈演愈烈,不見球隊、球員的人性關懷,走秀、上節目、鬧緋聞的頻率倒是不低。
除了熱鬧還留下什麼
台灣棒球在場內場外的表現,同樣曾讓球迷心痛、不屑,它也許依然問題叢生,但至少它不停的試著回到民眾的心中。籃球給你我的感受,儘管熱鬧有餘,卻似乎離社會愈來愈遠。
台灣籃球員是否全心?球隊是否能夠齊心?球隊和主管機關籃協之間的關係,宛如艾佛森和前七六人教頭布朗,似乎互相矛盾、水火不容,相處起來卻又不是那麼不愉快,究竟癥結為何?
氣溫因SBL開打熱烈氣氛而上升不少的冬夜,原應給予超級聯賽無限的祝福。此刻我卻無法不想起當年為促成SBL奔走,只招來各隊訕笑、落井下石的前體委會主委林德福。有時候想想,也許他是四年來唯一真正曾經用心的人。
這是一篇問號很多的文章,正因如此,超級籃球聯賽令人超級憂慮。(本文作者為籃球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