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06, 2007

當機會來敲門

(本文為中國時報專欄)

John Salmons
(Source: Yahoo Sports)

實力比潛力重要,能夠掌握適當時機發揮實力,又比實力重要。這個簡單的概念適用於當年取代凱文布朗,升上大聯盟並適時站穩腳步的王建民,也適用於目前正在利用主力傷兵成群的時機,試圖尋求一席之地的NBA球員。

對二、三線球員而言,沒有什麼時機是比主力球員受傷更好的。教練手上沒有其他牌可打,再怎麼不願意,也只好將二線推上火線頂一下。教練或許無奈,對苦無機會的球員來說,則是天外飛來的大禮。

也難怪有人會說,當二線球員在練球或比賽中見到本隊的先發球員受傷,表面上同感悲哀,其實心裡已經爽到不行,暗自叫好。

國王隊的沙蒙斯(John Salmons),是季初最令人驚艷的球員之一,由於畢比(Mike Bibby)受傷加上亞泰斯特(Ron Artest)禁賽,沙蒙斯幾乎篤定可以獲得大量的上場時間,目前交出18分、7.5籃板、5.5助攻的全能成績,姑且不論球隊戰績,實力已不言可喻。

勇士隊前鋒阿薩布奇(Kalenna Azubuike),取代被禁賽的傑克森(Stephen Jackson)先發,竟然交出令人咋舌的22分、5籃板佳績。頂替傷兵狀元歐登(Greg Oden)先發的拓荒者中鋒普里斯畢拉(Joel Przybilla),目前有7.5分、7籃板的績效。頂替熱火球星韋德(Dwyane Wade)先發位置的戴維斯(Ricky Davis),也有18分和8.5籃板。

一向被批為不夠積極的巫師中鋒海伍德(Brendan Haywood),由於先發中鋒湯馬斯(Etan Thomas)心臟病開刀,再度獲得表現的機會,目前有平均10分、12.5籃板的雙十成績。

其他如暫代丹皮爾(Erick Dampier)先發的小牛中鋒賈普(Desagana Diop),頂替布蘭德(Elton Brand)先發的快艇前鋒派特森(Ruben Patterson),也都在場上奮戰中。

別以為這個理論只適用於球員,教練有時也常因為莫名其妙的機緣,而得到一展長才的機會。1979-80球季,時任湖人教練的麥金尼(Jack McKinney)由於騎自行車出了車禍受傷,助理教練韋斯亥德(Paul Westhead)緊急上場救援,沒想到該季就率領魔術強森和賈霸拿下冠軍,好運來了真是無法擋。

本季季前,威克森林大學的教頭普羅瑟(Skip Prosser)在跑步後心臟病發驟逝,也使助理教練高迪歐(Dino Gaudio)因此接下總教練職務。當然,這是個令人感到遺憾的案例。

近年來最有名的例子,則可能發生在2003年的西雅圖超音速。該季由於先發得分後衛艾倫(Ray Allen)受傷停賽,只好由名不見經傳的莫瑞(Flip Murray)頂上,沒想到莫瑞的表現可圈可點,動輒20分的表現,使NBA瞬間爆出「誰是莫瑞」的討論。

儘管莫瑞最後只贏得十幾場的先發機會,終究也未能取代艾倫,但他獲得的是多數二線球員的夢想──「被看到」(Be seen)。他在NBA留了下來,轉戰騎士和活塞,至今仍在場上奮戰。如果不是積極掌握住當年的大好時機,那就很難說了。

職業球員努力很重要,實力很重要,但掌握「機運」同樣重要。畢竟,不是每一名球員都是天縱英才的超級球星,球隊不可能一再給你機會。對絕大多數力爭上的球員而言,只有在機會之窗開啟的剎那,奮力將自己擠進那扇窗,才會有接下來的故事。教練和球隊對於未能掌握機會的球員,再怎麼樣也只能露出無奈表情,愛莫能助。

普普藝術家安迪渥荷說,每個人都有他的十五分鐘,意思是說,每個人終其一生總有一段發光發熱的短暫時機。對這些NBA球員而言,他們很可能只是灰姑娘,當午夜鐘聲響起的一刻,終究要恢復原型,但即使只有十五分鐘的短暫榮耀,而非就此大紅大紫,或許也已足夠。

許多球員終其一生求一次機會而不可得,當機會自己來敲門,又怎能不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