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07, 2008

區域防守遐想



(Source:fvsports.com)

這兩天剛好讀到一篇文章,描述前幾天太陽對超音速一役,太陽如何破解超音速的zone defense,而P.J. Carlisemo並沒有適時的調整防守,導致區域一再被破卻無技可施。

Suns Overcome Deficit by Crushing Sonics 2-3 Zone
The Suns just picked apart the Sonics 2-3 zone with 3-point shooting, ball reversal, offensive rebounding, underneath, penetrating the gaps. You name it, they did it. It was beautiful to watch, take a look for yourself and then you can read my thoughts below.

As I mentioned above, the Suns did all the things you need to do to beat zones. I won't show all of them but this sequence is perhaps one of my favorite ways to beat the zone because it combines at least 3 of the fundamental zone concepts:

1. Ball reversals and skip passes force the zone to shift and morph
2. Penetrate the gaps to force the defense to collapse
3. Run a player or 2 underneath the zone where they can't see

作者描述了太陽隊以4-out 1-in的陣勢去對付超音速的zone defense,其中躲在zone後面(或下方,看你想怎麼形容)的人是Grant Hill,這個好處是防守球員無法看見他的去向。

其他的內容就麻煩各位自己看,總之,破區域的主要原則是利用傳球或切入,去攻擊區域防守中的縫隙(gap),也就是位於兩名防守者之間的地帶,進而造成二守一或是防守球員必須離開自己原本負責的位置去補防(因為防守球員如果彼此默契和溝通不佳,會不知道究竟該由誰去守),這麼一來,zone defense的陣勢就崩解(collapse)或變形(morph)了。

採用區域防守的隊伍,基本心態就是「堅守禁區,迫使對手以外線來打敗我們」。如果對手在這場球外線剛好準得和鬼一樣,那麼zone就絕對不管用,必須調整成人盯人或其他陣勢,等待對手作改變之後,再視狀況是不是要調回來繼續守zone。作者的質疑就在Carlisemo明明知道區域被破,卻全場未曾改變陣勢。

很巧的,最近不少媒體報導也在形容SBL的台灣大的zone defense是多麼精彩,我也觀察了一下。台灣大選擇以區域為主,是有其背景,因為他們缺乏長人,整體高度較差。實際觀察的結果,他們外圍的後衛rotation很積極,這是他們zone defense破壞力的來源。

但是台灣大的zone真的這麼傑出嗎?好像不是這麼回事。就數據上來看,他們平均失分66.7分確實是全聯盟最低,但本身平均得分也只有64.6分。至於籃板部份,整體籃板33.2吊車尾,防守籃板24.4排第四,都稱不上很好。有幾場球,他們的外線簡直是被達欣和台啤射爆。

不是說台灣大的區域有多爛,只是覺得並沒有那麼的好而已。話說回來,SBL裡能夠破區域破得漂亮的球隊還真是沒有幾支,大部份台灣球員面對區域還是有「以傳球代替運球」的錯誤觀念,可說是自尋死路。

另外,說「鄭志龍率領台灣大重尋區域防守」的形容也有點誇張,區域防守在台灣從來就沒有消失過,只是很少有人守得好,會破的人更少罷了。至少,以曾經打過中華男籃的球員來說,zone是他們在國際賽中必定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