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30, 2008

籃球七十二變 愈變愈NBA


(Source: Yahoo Sports)

(本文為中國時報專欄)

無論是政壇還是球場,改變的理由總是為了更好的將來。喜歡嚐鮮的人性,也是人心思變的主要原因。它往往是一項賭注,更是門學問。要不要變、如何變、何時變,都考驗著主事者的智慧。

國際籃總在上週的中執會上,通過幾項重大的規則改變。其中最重要的兩項,就是在西元二零一零年起,將在國際籃總的全球級和各洲賽事中,延長三分線距離,並將行之有年的梯形禁區改為矩形禁區。同時,導入「進攻免責區」。

換句話說,國際賽事似乎有全面向NBA靠攏的趨勢。三分線將由現行的六點二五公尺成為六點七五公尺,距NBA的七點二四公尺仍有近五十公分的差距,但它是自一九八四年以來的首度重大調整。至於梯形禁區,更是自一九五零年代以來就已採用,也是往日國際籃球和NBA最大的差別。

理論上,延長的三分線多少會壓抑三分球出手次數──儘管過去的案例並無法證明這個理論;同時,加長的三分線有助於紓解身材愈來愈高大的球員塞滿禁區附近區域的壓力。

矩形禁區,理論上是加強了長人的禁區威脅,因為他們能夠在底線「駐紮」於離籃框更近的地方。至於進攻免責區,則是意圖更加「鬆綁」進攻方,以免出現NBA九零年代初期防守過頭的現象。

這些改變的結果,都還有待觀察和驗證。但另一方面,在已經烽火連天的NBA季後賽中,也有幾個改變值得討論。

季中引發大地震和西區各隊「軍備競賽論」的歐尼爾加盟太陽案,在太陽馬刺系列賽中,出現令人驚訝的零比三比數,使坐在觀眾席上的太陽操盤手柯爾如坐針氈。

每個人都能猜想到,引進歐尼爾是對太陽快打球風的最直接挑戰,但鑑諸NBA歷史和太陽季後賽史,似乎也沒有人能夠反駁柯爾的「長人決定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後對戰局出現關鍵影響的,竟不是歐尼爾的速度,而是他的罰球。

是的,「駭客戰術」在馬刺教練團的精心思考之下重出江湖了。這個由鬼才教練尼爾森創始、引人非議的戰術,如今被馬刺發揚光大。馬刺對俠客的犯規,用得既精準又巧妙,感覺上,犯規者、犯規時間、犯規次數,乃至犯規方式都經過事前的設計。

太陽的改變,正是為了在西區擊敗馬刺,但目前看來,成果恐怕是不樂觀的,判斷有失誤。馬刺的改變,既可說出於被迫,亦可說是出於主動,在既定的戰略下,作出應有的改變以為因應,至今一切的結果,都在總教練帕波維奇的判斷之中。

太陽和馬刺的例子,都是在合理思考下作出的改變。平心而論,如果最後柯爾的決策證明是個錯誤,至少我能看出他的思考脈絡。充其量,不過就是他或總教練丹通尼下台負責。

我們再往週邊的例子看,連年換教練的公鹿和山貓,實在難以看出他們的策略在那裡。NBA和全世界的籃球都有太多這種例子,球隊被評為只攻不守,就聘一個防守型教練;球隊防守型球路不受歡迎,就請來專打跑投戰的教練。到最後,他們或許只是「為改變而改變」而已。

談到改變,還有一種最可怕的狀況,那就是「以不變應萬變」。我總感覺這個名詞只有在政治上才行得通,在球場上是相當錯誤的觀念。但想到這裡就很害怕,因為連續兩年問鼎失利的台灣SBL裕隆隊,好像很有可能再「以不變應萬變」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