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中國時報專欄)
(Source: nba.com)
每年NBA選秀總會給人不同的感受。例如1992年和1996年選秀,都被稱為近代水準最高的選秀會,1997年眾所週知是「鄧肯選秀會」,2000至2002年的整體水準則極差。
有人說今年NBA選秀是近年來最難預測的選秀會之一,因為有實力被選者眾,但也有人說今年是一屆很平庸的選秀,因為備選球員中缺乏「巨星」。各人感受不同,但有一點倒是不能否認的,那就是選前各家預測的選秀落點,好像是近年來最準的一次。
就像去年選秀為歐登和杜蘭之爭,今年選秀焦點也只有兩大球員:羅斯和畢斯里。連續兩年,誰該是狀元都引起熱烈討論。大家都知道,選秀既不能完全稱為一門科學,也不能完全靠感覺,而是兩者綜合的產物。
所以,慢慢的,我發現自己的選秀邏輯是這樣的。以去年為例,兩名鋒線,我會以中鋒為優先,因為一名好中鋒的主宰能力會比一名好的前鋒強。如果以今年論,一名控球和一名前鋒,則我會以控球為優先,因為控球影響球賽和球隊的層面遠比前鋒來得深遠。
或許大多數人的邏輯也會是如此,所以去年拓荒者挑了歐登,而今年公牛挑了羅斯。也就是說,一名好中鋒在攻守兩端的影響力再怎麼說都會大於前鋒,而控球由於持球在手,往往最能操縱一支球隊的興衰成敗。
看看歐尼爾、鄧肯,再看看奇德、保羅、奈許,乃至爵士隊的威廉斯,都是很好的案例。儘管羅斯還有外線不穩定、急燥等缺點,公牛還是義無反顧的下標。
而「兵不厭詐,這是戰爭!」的選秀歷史,今年也似乎再度重演。篤定在前兩順位獲選的畢斯里,選前突然傳出熱火總裁萊里「不欣賞畢斯里」的說法,熱火很可能改選控球梅約或將選秀權交易的謠言不脛而走,搞得順位在熱火之下的幾隊不得不火速擬好十八套劇本因應。
搞了半天,熱火還是按照劇本演出。這讓我想起塞爾提克隊在1998年玩的把戲。當年塞隊教頭皮提諾對外放話,說皮爾斯測試結果不佳啦、他不看好啦,原本有可能名列前五順位的皮爾斯,就這麼一路滾到第十順位。老皮大放煙霧彈成功選到小皮,爽到不行。十年後,小皮率塞隊拿下隊史第十七座冠軍,同時獲選MVP,想來老皮也有功勞。
看著今年選秀榜單,不禁讓人感嘆籃球終究還是長人的運動,六十名球員中身高在208公分以上的就占三十五人,將近六成。籃球場上畢竟是一寸長一寸強。
今年選秀同時隱約著透露外籍球員的「退燒」,雖然外籍球員對NBA的影響愈大,但或許是各隊被兩年前暴龍選的義大利狀元巴尼亞尼嚇到了,態度變得保守許多,至少不太敢貿然在首輪高順位下注。除了第八順位的義大利前鋒加里納瑞,其餘選前風評不錯的外籍球員,順位全面下滑,歐洲球員的選秀經驗,已經快要變成第二輪起跳。
最後讓人不得不思考的是,在南加大時期收受不當利益、選前鬧得滿城風雨的梅約,還是在高順位入主灰熊。大家都在討論NBA的「正直」(integrity),但事實證明到頭來根本沒有人在乎這些,因為有球技就保證有頭路。
多的是有錢就拿的球員,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反正一兩年就要落跑,製造出來的麻煩和問題,丟給大學母校去收拾爛攤子。只要進了NBA,球場燈光一亮,攝影機一ON,誰還記得那些呢?
而這不是蠻悲哀的嗎?如果NBA裡都是這些球員,我們又怎麼能夠只責怪像唐納吉這種心術不正的裁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