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史坦克維奇盃在台灣圓滿落幕,從前幾天的一面倒戰況,到後兩天頻爆冷門,確實出人意料,但這正是國際賽扣人心弦之處。以球迷的角度來看,能在近距離欣賞到不同國家隊伍的表現,算是相當幸福的,特別是對很少主辦正式賽事的台灣而言。唯一讓球迷不滿意的,大概就是中華隊的表現了。
基本上本屆史坦克維奇盃的八支隊伍,菲律賓和科威特的實力顯然差各隊一截,本地球迷不熟悉的敘利亞和印度,表現則優於先前想像。以下,來談談我對各隊的感想:
●中華隊
第三名應該是個不算差的成績,只是一般球迷很難理解的是,中華隊在出戰南韓和卡達兩場比賽中失魂落魄、隊不成隊的表現。整體說來,中華隊的表現並不理想,特別是和瓊斯盃比起來。
中華隊在史坦克維奇盃之前,赴南韓移訓五場和各大學隊交手,結果是二勝三負。中華隊的表現據說受氣溫影響太大,而且是以賽代訓的狀況,所以算不得準。
對印度和科威特的大勝,當然不值得大書特書。中華隊真正的考驗,在預賽最後一役對南韓。很可惜的,中華隊居然在該役毫無章法,攻守失序,分別被南韓打出17-0和16-0攻勢,終場大敗。對卡達一役,進攻同樣陷入瓶頸,防守上也依然對卡達的高大鋒線毫無對策,終場還是大敗。
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中華隊史上難得一見的兩戰,完全沒有士氣、沒有對策,最後球員也完全放棄了比賽。中華隊教練團的訓練和臨場應變,很明顯的出了問題,否則不至於連續兩場出現如此難堪的場面。
球員方面,從美國ABA回來的陳信安眾所矚目,前幾場比賽陳信安確實展現不同以往的決心和信心。他的投籃更果決,出手姿勢也比以往更好。雖然他在對南韓、卡達兩戰也沒能打好,仍是中華隊在坐困愁城時刻唯一能仰賴的球員。
周士淵和吳岱豪是另兩名表現不錯的球員。周士淵未能先發,但持續瓊斯盃以來的巔峰狀況,目前他可以說是國內最擅於尋找中距離投籃機會,同時不浪投三分球的球員。今年仍只有19歲的吳岱豪,則如同ESPN球評所說,已經成為中華隊唯一能夠、敢於在禁區單打攪和的球員。雖然他的腳步、肌力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他的膽識值得鼓勵和肯定;中華隊需要這種球員。
田壘帳面數字不差,但愈來愈偏向外線作戰,誠然是種浪費。在SBL十足風光的林志傑,則遭遇國際賽的瓶頸。我相信這項賽事對他會是很好的警惕和教材。
●卡達
卡達在瓊斯盃被中華隊打爆,這一次全員出擊,果然奪得冠軍而歸。卡達在美國教練史提賓的帶領下也有好幾年,在亞洲賽的成績逐漸爬昇,擠入列強之林,靠的除了高度,也因為他們的外線還有一定水準,並不是專打籃下的球隊。
身高203公分的慕沙(Yasseen Ismail Mousa)一直是卡達的靈魂人物,他的身手和美國黑人相比也許差了一截,在亞洲卻算得上是全能前鋒,未來也持續會是各隊必須應付的頭號人物。而慕沙年紀只有24歲,和陳信安相同,他的籃球路還很長。
198公分的薩伊(Erfan Ali Saeed)和188公分的阿都拉曼(Saad Abdulraman Ali),年紀也分別只有21和19歲。薩伊內外都有破壞力,阿都拉曼的外線手感不差,如果他們的表現能更穩定,搭配亞洲不俗的鋒線高度和彈跳力,卡達實力將是有增無減。
基本上卡達仍以製造內線進攻機會為第一目標,以半場進攻為本,在兩邊底線轉移,伺機單打或製造包夾後的外線投籃機會。卡達的阿契里斯腿仍在外線,一旦外線失靈,對手又在內線布下重兵,比賽就很難打。卡達爆冷敗給日本一役,就是明證。
因此,外線的穩定度會是卡達未來戰績的重要指標。
●南韓
南韓這一次只派大學明星第二隊與賽,從他們的表現來看,確實和南韓頂級球隊有差距。很不容易的是,南韓仍靠著一手神射打進了冠軍戰,這說明南韓籃球靠著強大的外線作根基,就足以在任何比賽創造奇蹟。
這一批南韓球員的內線能力,相對於以往的南韓代表隊更弱,但個個能投外線的特色卻是完全沒變。南韓陣中比較有名的球員,只有瓊斯盃亦曾來台的年輕控球金泰術。金泰術因傷在後兩役缺賽,他的傳球和組織還不算差,但得分能力略嫌弱。
趙成慜是此次南韓的第一射手,和他之前的眾多前輩一樣,手氣一來,三分球的神準令人咋舌。200公分的姜恩植是另一名較值得注意的球員。但整體說來,這批球員之中除了金泰術,未來恐怕沒有人能和國家隊沾上邊。
●日本
日本由克羅埃西亞教練Zeljko Pavlecivic帶領,來台陣容算是相當完整。近年來日本隊以2006世錦賽為目標,銳意革新、密集的比賽集訓,在球員陣容上也作了不小幅度的更新,以往國人熟悉的老將,除了199公分的古田悟之外均已不在陣。
在換血之後,日本隊的體能條件和速度都有明顯加強,也刻意將平均身高拉高。日本一向有守優於攻的傾向,這一批球員也不例外,永遠拼勁十足的人盯人防守,讓每一個對手都很難喘息。
日本拿下四勝一敗卻只在最後排名第五,怪就怪首戰被剛下飛機的敘利亞打爆,輸了26分,導致比分時落敗,無緣四強。但日本隊對本屆史坦克維奇盃的表現還算滿意。
身高203公分的雙胞胎兄弟檔竹內公輔、竹內讓次,繼兩年前的國際高中邀請賽之後再度來台,如今均已成為國家隊重點栽培的長人。他們也確實比兩年前更為強悍,擁有更多實戰經驗,特別是內線防守的強度大有提昇。
●敘利亞
初次在台灣亮相的敘利亞,應可說是最令人驚艷的隊伍。一般對敘利亞的印象,就是具有中西亞典型粗壯、同時粗糙的球風,事實卻大相逕庭。事實上,我認為敘利亞的團隊攻勢堪稱所有球隊中最好的一支。
敘利亞的靈魂人物,是生於1981年的190公分後衛瑪達利(Michel Madanli)。由於瑪達利腳踝受傷,最後一役坐壁上觀,導致敘隊遭中華隊慘電22分。如果瑪達利能夠上場,情況應該有所不同。
瑪達利的優點在於,他除了身材壯碩,擁有爆發力,能夠在內線作戰之外,他還有非常精準的外線能力,前三場比賽平均在30分上下,可見他的得分功力和破壞力。
而敘利亞的半場攻勢非常講究快速的傳導,隨時維持順暢的流動和跑位,因此能夠看來輕鬆的製造出投籃空檔。親眼見證之後,我相信未來在亞洲的戰場上,敘利亞是中華隊不能小看的另一支隊伍。
●印度
印度是非常陌生的隊伍,他們的主力鋒線體重不足,但高度不差,擅跳擅拼搶,經常靠第二波的爭搶拿到不少額外的進攻機會。印度在本屆賽事最搶眼的球員,首推被譽為該國籃球希望的206公分中鋒羅賓森(Sozhasingrayer Robinson)。24歲的羅賓森一對一單打的腳步不差,中距離、罰球都具有一定水準,是印度在預賽打出二勝一敗,甚至破天荒打敗南韓的關鍵人物,該役羅賓森獨得36分。印度恐怕很難在亞洲打出頭,但羅賓森的未來值得我們繼續觀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