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07, 2007

Trey Chic



昨晚讀二月份的Basketball Times,主編John Akers一篇探討三分球的文章Trey Chic,令人頗有感觸。

20年前,1986年,NCAA的規則委員會(Rules Committee)投票通過,全面採用19呎9吋的三分球,引起美國大學籃壇大震撼。當時持反對意見的教練還不少,例如Bobby Knight、Don Haskins,最重要的是,絕大多數教練和球隊一時間都不知如何使用三分球進攻,也不知道如何防守三分球。簡單的說,這是一個全新的概念。

事實上,決定採用三分球的背景是,委員會認為當時球賽多由長人主宰,禁區廝殺太過劇烈,希望藉由三分球去平衡禁區攻防,同時加快節奏、提高得分,以免動輒四、五十分的比數讓球迷想吐。

文中對NCAA的三分球實驗亦多所著墨,他們曾在部份聯盟採用17呎多,也曾實驗過20幾呎,最後以19呎9吋定案。

就像NBA一樣,這個規則完全改變了NCAA籃球的風貌。迅速掌握三分球的教練和學校,很快的有優秀表現,例如時任Providence教頭的Rick Pitino,因為有NBA經驗,快速進入狀況,旗下的Billy Donovan、Delray Brooks和Ernie Lewis三支大槍,使PC打進最後四強。當初反對最力的Bob Knight,他帶領的IU當季三分球命中率高達50.8%,至今仍是NCAA紀錄,而且也可說是靠著知名射手Steve Alford(現Iowa教練)砍下全美冠軍。

Clemson的後衛Vernon Hamilton,對於三分球有這個描述:
I actually saw a game, flipping through channels, on ESPN Classic, without a 3-point line. It was so foreign to me. I knew that they didn't have the line before, but I can't imagine the game without it.


確實,三分球在過去二十年來逐漸成為NCAA,以及其他各階層籃球的關鍵element,已經到了我們無法想像沒有三分球的程度。它讓球賽更為迷人,卻也在某種程度上帶來負面影響。有許多人批評,三分球扼殺了中距離,使球賽成為扣籃和三分球的綜合體。

LSU教頭John Brady就形容,以前的球賽是講究inside-out,是由inside為發起點,搭配outside,但如今:
I see teams penetrate, kick and fire a three. Then they'll penetrate, penetrate again and shoot another three.


但Bowling Green的教練Dan Dakich,另一個Bob Knight的徒弟,卻說,一般人認為現代球員外線技巧遠不如以往的說法,完全悖離事實,因為三分球的幫助,使現代球員的外線達到史上的新高峰。

看來這又是另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辯論。放到台灣來看,這個辯論或許也會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