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11, 2007

遲到的美錦賽感想(1)

Team USA
(Source: NBA.com)

首先,為這則感想來得太晚說聲抱歉,最近工作忙了一點...

* 第一個印象是,在Las Vegas舉行的美錦賽,觀眾未免也太少了一點。我大概注意了一下,即使是美國隊,也一直到最後幾場才有較多的球迷進場,前面預賽的場次看台都空空如也,至於其他隊伍的場次,就更別提了。大家是不是都忙著賭博去了...

* 見到執教墨西哥的前Arkansas大學教頭Nolan Richardson,嚇了一跳,因為他在短短幾年之內已經成為滿頭白髮,和我印象完全不同,看來一個人在得意失意之間的差別確實不小。Richardson在Arkansas時期帶出來的球風,被稱為「40分鐘的地獄」(40 minutes of hell),進攻就像雷電交加的狂風暴雨,防守上則是清一色的全場壓迫,和Arkansas交手就像去地獄繞了一圈,只想死而已。

ncb_a_richardson_195 ncb_ept_nrich01_300
Nolan Richardson now and then. (Source: espn.com)

當然,更有趣的是Richardson和K教練的對決。1994年的NCAA冠軍戰,Arkansas以76-72擊敗Duke封王,讓曾任阿肯色州州長的美國總統柯林頓爽翻。當時的Duke有Grant Hill、Antonio Lang、現任Oklahoma大學的教練Jeff Capel、Chris Collins、Cherokee Parks,Arkansas則有Corliss Williamson、Scotty Thurman和Corey Beck等人。

當年如果Duke奪冠,那就是Duke在四年內的第三座冠軍盃,K教練的行情鐵定會破錶,地位絕對會更加崇高,不過這條路就斷送在Richardson的40 minutes of hell上。13年之後,Richardson只能眼看著美國隊讓墨西哥體會地獄般的感受,也算公平。

但平心而論,有Richardson執教的墨西哥,依然和美國隊周旋了一陣子,可見,有能力的教頭確實會對球隊帶來巨大的影響。對,中華籃協,我就是在說你們。

Jason Kidd
(Source: nba.com)

* 看完美錦賽,應該沒有人不喜歡和Jason Kidd打球吧!特別是Kobe Bryant,心裡一定更是OOXX,怨嘆當時湖人為何不弄來Kidd吧。什麼叫人到球到,只要跑出位置就接得到球,只要看Kidd打球就知道了。

看完美錦賽和Jason Kidd,台啤的球員一定也很OOXX吧,為什麼人家的Kidd是這樣,我們的陳世念是那樣?(對不起,我實在是忍不住要酸一下...)

突然想起前陣子去採訪2007年維基年會(2007 Wikimania)時,和一個紐約時報的記者小聊了一會兒。沒想到我們聊的不是Wiki,也不是網路,而是籃球、尼克隊和...Jason Kidd!他花了三分鐘描述,他在大學時代到舊金山灣區去,見到的是一卡車穿著UC Berkeley 5號球衣的球迷,幾乎沒人鳥勇士隊...

Tiago Splitter
(Source: nba.com)

* 看完巴西隊的比賽,我終於了解為什麼Tiago Splitter的行情頂多只能停留在那裡,不跌就偷笑,因為他看來也是另一個不喜歡碰撞的長人,而且不夠積極。

巴西沒能拿到奧運門票,總教練也火速下台滾蛋。據我所知,這就叫總教練責任制。對,中華籃協,我又在說你們了。

Louis Scola 6 Louis Scola 4
(Source: nba.com)

* 另一方面,缺了Manu Ginobili等大將押陣的阿根廷,在Luis Scola領軍之下,表現仍有一定的水準。其實,你只要觀察Scola打球,多少就可以了解美國和外籍鋒線的差別在那裡,美式和國際球風的差別又在那裡。

Scola隨時在跑動,在高低位之間穿梭,隨時注意對隊友的掩護,掌握每一個pick-and-roll的機會,你守得緊他就傳球,不守上來,他就跳投了。在個人持球的部份,他的腳步很好,尤其是在禁區內的spin move,以及在籃框附近放球的技巧,你完全可以看出他為什麼是西班牙職籃的MVP。

簡單的說,Scola完全承襲我們一般慣於用來形容「非美式中前鋒」的概念──「智慧型打法」。看他打球,是一種享受,也能學到很多。

但這並不保證他未來在火箭隊一帆風順,確定他能成為火箭隊失落的那塊拼圖。原因並不是說他的身高6-8不夠,或是他的碰撞力不足,而是因為NBA的球風就是和國際籃球不同。只要國際賽看得愈多,相信大家也都能同意這個看法。為什麼Carlos Arroyo、Nene、Leandro Barbosa等人在國家隊會感覺完全不同,原因就在這裡。